針對農民工就業創業問題,五部門聯合發文,作出強化農民工就業服務保障的指導意見:精準提供就業服務。允許失業農民工在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失業登記,同等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促進盡快實現轉崗就業。
開展各級各類培訓。圍繞市場急需緊缺工種,為有意愿外出農民工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安全知識培訓,大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培訓,鼓勵支持獲得技能等級證書,加快推進產訓結合行動,提升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補貼。
切實維護勞動權益。指導企業依法合規用工,保障農民工合法勞動權益。對企業依法解除、終止農民工勞動合同的,督促企業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持續深化推進根治欠薪,暢通線上線下維權渠道,依法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違法問題,加大勞動爭議處理力度,努力做到案結事了。
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收集適合大齡農民工的就業崗位、零工信息,在農民工專場招聘活動中持續發布。尊重大齡農民工就業需求和企業用工需要,指導企業根據農民工身體狀況合理安排工作崗位,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定期開展職業健康體檢,不得以年齡為由“一刀切”清退。從2020年人社部出臺根治欠薪文件、到近來重申倡導農民工就業創業,近些年政策與時俱進,持續推出各項補貼“大禮包”,為農民工群體穩定就業創業發力。在多套政策“組合拳”之下,建筑企業、農民工又將如何積極應對?一文剖析行業用工走勢。
當前,我國建筑業發展水平還不高,勞務分工多且工種劃分細致零散,仍需要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參與到城市建筑中。當行業中農民工部分的勞動力缺乏,將影響著整個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由于建筑業本身帶有的技術層和純勞務層分離的特點,工程項目普遍存在著大量的建筑勞務隊伍。以簡單的鋼筋制作安裝舉例,既需要能看圖紙、會計量鋼筋用量的一號工人,也要在加工房加工鋼筋的二號工人;也得安排人員在施工部位排布和綁扎……雖然建筑項目整體技術復雜且規范要求高,但仍存在大量機械式的散落分工。
因此,建筑行業涵蓋了大量的包容性工種,塔架、焊工、粉刷等各個專項細分下來后,技術含量低,普通農民工都能擔任;而且工地上大部分工種只要求有普通勞動能力,對學歷要求不高,在普通工種和輔助性工種中,都沒有要求持證上崗。實際上,在農民工群體中不乏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他們實操技術過硬,結合到位的管理,做到了安全和技術相交底、實操跟理論相結合,能有效的做到工程的落地,可以說,但凡一個優質的工程項目,都離不開農民工的功勞。對比整個行業,農民工工價相對較低,但相較于城市一般普通工種,從事建筑行業工資高,就算雜工幫工每月工資也有7000—12000左右;
來錢快、技術層面不高,吸納著大批來城人員投身工地。另外則是有生活成本的考量,工人宿舍、員工食堂保障了食宿無憂,能減輕在城市的生活壓力。雖然存在大量的用工和求職需求,但是因為市場和企業、民工等多方因素,導致出現了農民工找不到工作,而工地卻找不到工人的矛盾現象。勞務市場規范不足、信息不對接:
絕大多數用工單位由于工期緊張,要求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農民工到崗,他們招聘時間很短;
農民工普遍游走在各大城市,流動性大,往往一個工期結束后會閑置大量零散勞動力,難以快速找到下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農民工能力不足,部分崗位難以勝任:
由于農民工本身是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產物,是處于社會底層的體力勞動者。他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職業技能培訓;長期只能從事城鎮職工不愿從事的條件艱苦、臟累危險的勞動,周而復返,沒有提升的空間,對個人發展持續受限。
企業用工時也有考量:
年齡的增加難免提高了施工隱患,而一旦出現工人受傷,企業就要面臨一定事故追責風險,因此企業會更慎重選擇超齡農民工,這樣也讓急需工作賺錢的超齡農民工群體可能會喪失很多工作機會;
另外則是企業面臨盲目用工風險:當企業無法獲知工人過往履歷時,可能會雇傭到惡意討薪、慫恿煽動鬧事的“惡意討薪”民工群體,一定程度上面臨著一定的用工隱患。
好在,從歷來文件到今天還在對農民工創業就業不斷發聲,可以了解到:政府正致力于逐步完善工資支付與保障、農民工正當維權機制與法律援助、社會保障體制等多重體系。
一是總包代發的工資結算制度的全面落實,給了總包單位一把尚方寶劍,有效切除拖欠農民工工資這一頑疾。工程項目中常見多級分包現象,導致農民工找誰要工資總有各單位互相推諉。而現在,項目的工資統一走總包的專戶發出,這一規定相當于給農民工明確了一個更大、更有實力的金主,有效治理了“惡意欠薪”與“惡意討薪”問題,解決好企業工資拖欠問題,那么農民工采取過激手段的傾向大大減少, 能讓緊張用工市場逐步走向緩和。
企業凡不繳納工資保證金的,不允許進場施工;農民工工資沒有按時足額支付有拖欠的,建筑工程項目不予驗收備案;項目只有憑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無工資拖欠證明才能參與新的招投標……多套組合拳全力消除了發薪不穩定因素,確保企業能按時、足額給農民工發放工資。另一方面,政策也致力于全面保障農民工就業創業權益,并逐步完善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機制與福利待遇。③逐步落實農民工培訓教育體系
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腳步,需要一大批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并掌握一定技術能力的專業工人,而農民工作為建筑產業工人的主體,也必然要不斷提高技能水平。

近幾年政府也在農民工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2020年起貴州、浙江等地都出臺相關政策——開展繼續教育,全額報銷學費;每年投入超千萬資金,對取得大專以上學歷和高級工以上證書的農民工提供補助……各省市福利標準不一,但相當程度上都對對農民工繼續學習、技能提高給與了一定的資金支持,旨在一步步加強對農民工的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④其他多重福利待遇
為應對用工市場信息差難題,大大小小公開的信息渠道和招工用工服務平臺落地;
伴隨著農民工納入社保參保的政策安排,農民工在達到職工法定退休年齡后,也能得到養老保險權益的保障;
針對建筑業用工流動性大、勞動關系不穩定特點,對農民工群體創新工傷參保方式——工傷優先、項目參保、概算提取、一次參保、全員覆蓋的制度安排……
結語: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疫情還未過去,當前用工形勢雖為嚴峻,政策環境雖仍有不足,不可否認,社會對農民工的保障在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對農民工而言,能準確找準大勢、跟緊潮流,一定能夠破局重生。
對建筑企業而言,只有高度重視農民工勞動關系、積極吸納農民工群體,才能上下協同發力,增強企業競爭力。而安于現狀、不愿改變的,必然是一點點失去競爭力、最終被時代拋棄!